9月11日上午,A股及港股市场开盘后,多只医药股出现大跌。报道称,美国政府正研议行政命令,拟严格限制中国实验性药物与临床数据。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若实施对中美医药界均利空,政策推动生效不乐观,也给中国创新药出海敲响警钟。而市场对此传闻反应不一,部分研究机构认为是买入良机。
多只医药股大跌,美国限制创新药出海传闻引关注
9月11日上午,A股以及港股市场开盘后,多只医药股出现大跌。截至上午10点45分,A股创新药概念股板块,八成多个股下跌;港股医疗保健板块,多达50只个股跌幅超过4%。创新药龙头企业百济神州(688235.SH、06160.HK)、恒瑞医药(600276.SH、01276.HK)的A股以及港股股价跌幅均在4%以上。据悉,有报道称美国政府正研议一项行政命令,打算严格限制来自中国的实验性药物与临床数据,以应对中国生物科技崛起对美国产业的威胁。草案内容包括把美企收购中国新药纳入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强制审查,并提高中国临床试验数据的FDA审核门槛,同时鼓励药品本土生产与采购。
中国创新药出海成果显著,对药企意义重大
今年以来,A股以及港股的医药股迎来复苏行情,跨国药企来中国扫货创新药管线,中国创新药迎来价值重估。医药魔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呈现显著上升态势,涉及中国的交易贡献了近50%的总金额和超过30%的交易数量,中国企业在全球创新药中的价值得到进一步认可。新药授权出海不仅扩大了市场空间,还为中国创新药企业提前获得研发回报,以便继续增加研发投入。
业内人士:传闻实施对中美医药界均利空,政策推动生效不乐观
医药魔方董事长周立运表示,若传闻实施,对中国和美国医药界都是利空。中国医药市场与美国市场互相需要,中国药企需拓展市场,且中国研发效率高、成本低,若美国企业依赖自身开发,不仅成本增加,还会影响新疗法上市进度,美国民众也无法用上成本更低的创新药。同时,美国跨国药企若无法购买中国创新药管线,会削弱其与欧洲跨国药企的竞争力,引发发展焦虑。一位多年从事国际医药合作的人士称,此次传闻连同过往美国一系列做法,均有限制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的色彩,但该传闻后续推进与当前产业合作主流不符,推动生效并不乐观。另有业内人士表示,政策处于早期探讨阶段,牵涉主体复杂,博弈会很复杂,当前传闻影响有限。
传闻敲响警钟,中国创新药企需多方面发力
周立运指出,此传闻给中国创新药出海敲响了警钟,中国创新药企在美国的出海之路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创新药企要继续做大本土市场,中国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但与美国仍有差距,且与自身人口基数医疗需求不匹配,需要给予创新药更好的发展土壤和商业化回报空间。此外,中国药企在寻求出海时,也要考虑发展美国之外的市场,推动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监管数据互认。上述从事国际医药合作的人士表示,此次传闻利空在资本市场初步释放,中长期看为中国创新药企拓展国际市场留出应对空间,且随着国内医保改革推进等,中国药企对美市场依赖降低将成长期趋势。
市场反应不一,部分机构认为是买入良机
对于此次医药股因传闻大跌,市场反应不一。早盘,资本市场对此消息迅速做出反应,百济神州一度跌超10%,中国生物制药、药明康德、信达生物等领跌,医药板块承压。但盘中创新药跌幅大幅收窄。研究机构却集体强CALL,认为此次杀跌是买入良机。东吴证券朱国广团队认为,中国创新药企通过BD出海抢占美国Biotech生态位,从背后角力双方实力对比看,美国Biotech游说集团难以抗衡MNC利益集团。国泰海通医药发布研报称上述事件影响有限,行政令恐难落地,百济神州作为全球化运营公司不受限。中信证券研报亦指出,A股和港股医药板块上涨主升浪有望中长期持续。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