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底起,小米汽车尾款支付问题便在社交平台引发争议。多位网友爆料,交付定金后被销售要求提前支付尾款,否则面临订单取消、定金不退等风险。小米汽车官方对此不予置评,而这一行为与其他车企付款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广泛关注。
消费者遭遇:提前付尾款,否则订单受影响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购买小米汽车时遇到“车辆未交付却被要求提前支付尾款”的情况。若拒绝支付,可能面临订单取消、定金不退的风险。早在2024年底,就有用户称订单显示提车时间尚有数月,但销售已催促支付尾款,并称若未按时支付,订单可能被取消。还有用户因未能及时支付尾款,订单被顺延,需重新排队等待交付。近期,也有用户订单因未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尾款被标注为“违约”,5000元定金面临被扣风险;甚至有用户遇到小米汽车App显示车辆还有22周 - 25周交付,但销售已发来尾款支付通知,逾期未付将被视为放弃订单。更有用户质疑付款流程合理性,称车辆尚未验车,销售就要求先支付全款,否则无法进入交付排队序列。
客服回应:关键问题未明确答复
对此,客服确认存在“车辆下线后通知支付尾款”的流程,但对于是否允许验车后再付款这一关键问题,并未给出明确答复。针对“车辆未下线即要求付款”的极端情况,客服表示“需以交付专员的具体通知为准”,未直接否认该情况存在的可能性。而关于提前付款后若发现质量问题如何处理,客服仅强调“提车时可现场检查”,但未说明提前付款后发现问题的具体解决机制。
对比其他车企:多保障消费者权益
对比行业内其他车企,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汽车品牌普遍允许用户在验车后支付尾款,而且明确将“车辆到店”作为付款的前提;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则多采用“首付 + 提车时结清尾款”的模式,尽可能减少消费者的资金占用风险。
小米官方态度:对争议不予置评
新浪科技就此事询问小米,官方不予置评。小米汽车这一行为在网上引起许多网友和车主的愤慨,毕竟拿到车再付尾款是社会契约共识,多名预定车主表示,距离提车交付还有半年甚至更久,现在就要付清尾款,否则视为违约处置,这明显不符合逻辑,被指为霸王条款。
背后原因分析:或为缓解资金压力与摸排需求
有分析认为,小米汽车要求提前支付尾款,首先是为缓解资金压力。小米汽车处于产能爬坡期,供应链、资金流转和库存管理压力大,提前锁定尾款可缓解现金流压力,将用户资金作为“无息贷款”和“风险缓冲垫”,降低因用户退单带来的不确定性。其次,可以摸排真实车主需求,小米SU7 Ultra部分地区出现现车无人提的情况,车主因车辆保值率等问题宁愿损失定金也不提车,同时二手平台有大量黄牛订单待售。通过催缴尾款,可筛选出真正想提车的用户,使产能更好地服务于真实车主。
潜在风险:或存合同违约与侵犯知情权等问题
小米汽车这种做法可能存在合同违约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等法律风险。合同中“小米通知付款后,即便车辆未下线,拒付即违约”的条款,单方面扩大了车企权利,加重了消费者资金风险。且小米客服最初宣称“验车后付尾款”,与合同条款矛盾,可能被认定为利用格式条款排除或限制消费者权利,构成霸王条款。另外,合同违约风险增加,若小米汽车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车辆,或者车辆质量不符合约定,却要求消费者提前支付尾款,而消费者因车辆未达交付标准拒绝支付,可能引发合同违约纠纷。此时,消费者有权要求小米承担违约责任,如退还定金、赔偿损失等。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