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消息

公安部:智驾汽车脱手驾驶面临三重法律风险,已联合工信部整治车企夸大宣传

   2025-10-02 10
核心提示: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指出,当前国内标注“智驾”的汽车并非真正自动驾驶,驾驶员“脱手脱眼”若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指出,当前国内标注“智驾”的汽车并非真正自动驾驶,驾驶员“脱手脱眼”若致事故,将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同时,针对部分车企夸大宣传,公安部已联合工信部开展专项整治,强调驾驶人是行车安全首要责任人。


智驾汽车≠自动驾驶

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给智驾车主敲响警钟,明确国内市场上标注“智驾”的汽车都不具备真正自动驾驶能力。此前,不少车主误以为开启“智驾”就能解放双手,公安部用三个“暂时”划清界限:系统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暂时由人操控车辆,驾驶人暂时是最终责任主体。当前主流L2级组合辅助驾驶通过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实现车道保持等功能,但在隧道逆光等复杂场景下识别能力存在短板,如今年3月河南大广高速事故,驾驶员因系统未能及时识别弯道偏移致车辆侧翻。技术专家也指出,宣称城市领航的“高阶智驾”核心仍是L2+级,远未达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标准,“自动驾驶”法律定义需系统完全接管动态驾驶任务,而这一技术突破尚未实现。


脱手驾驶的法律代价

公安部明确了脱手驾驶导致事故面临的三种法律风险具体情形。行政处罚方面,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双手脱离方向盘等行为将面临200元罚款、记3分处罚,此前有驾驶人酒后开启辅助驾驶睡觉,被认定为危险驾驶罪,吊销驾照且五年内不得重考。民事赔偿方面,若因分心致事故,驾驶员需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赔偿金额可能高达数十万元。刑事追责方面,根据《刑法》,若事故造成重伤或死亡,驾驶人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最高可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驾驶员使用辅助驾驶时睡觉导致追尾将被依法追责。并且,即使车辆购买“智驾险”,保险公司仍优先追究驾驶员责任,如小鹏汽车“智驾安心服务”规定用户先启动车险理赔,补偿金额仅为定损额的10%。


整治车企夸大宣传

针对部分车企“全场景零接管”“解放双手”等宣传话术,公安部已联合工信部开展专项整治。具体措施包括规范术语使用,禁止出现“自动驾驶”“高阶智驾”等表述,必须按国家标准使用“组合辅助驾驶”;加强用户培训,车企需通过视频教学、模拟测试等方式,确保用户掌握系统启动条件和退出方法;保证数据透明化,事故发生后,车企需向监管部门提供完整传感器数据、控制指令日志等,不得隐瞒系统缺陷。公安部强调驾驶人始终是行车安全第一责任人,在自动驾驶真正到来前,要享受技术便利更要守住法律和安全底线。


以上文章由 AI 总结生成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